万载革命英雄刘惠农
刘惠农,原名卢庆昌,1912年10月26日生,万载县潭埠镇新田村人。1925年参加革命,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井冈山烽火年代,刘老任红三军团机关党总支书记、前委秘书,随彭德怀将军挥师南下,一举占领长沙,创下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攻下大城市的战例。
1930年,刚刚经历过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的中国工农红军汇集在井冈山周围,组建了一、三军团,三军团领导为彭德怀。刘惠农当时年仅18岁,但已是参军几年的红军战士。他后来在回忆录中说,“7月湘鄂赣特委书记袁国平同志找我谈话,要调我去当彭德怀的秘书,我愉快地接受了任务。见到彭总后他给了我三项任务:一是负责保管前委文件;二是掌握报告部队情况;三是兼任机关总支书记。行军时我走在彭总的后面,传令排长看我个头矮,以为我是新来的战士,就把我叫走了,后来彭总找我这个秘书找不到,闹了个笑话。”
刘惠农参加红三军团攻打长沙,在粉碎敌三次围剿后,调任红三军团卫生部任政委。“由于处在国民党反动军队的层层包围之中,给红军医院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无论是后方医院还是前方兵站医院,医疗器械药品奇缺。我们协同供给部和地方党组织,千方百计购置医疗器械和药品,同时动员医务人员到民间去搜集偏方,采摘中草药,自制简易器械。当时前方部队从敌军缴获到的药品也转交给医院。彭总有一次教育我们:很多药是战士用生命从敌人手中夺来的,要是让敌人再抢走,伤员就没有药治了。保护药品是何等的重要啊!一次为转移药品,彭总下令一个营专门负责转移物品。”长征结束后,中央军委就任命刘惠农同志为总卫生部政委。
1939年,刘惠农被调到八路军120师358旅任政治部主任,离开了彭老总成了贺老总的部下。他参加了抗日战争中的“反顽固派”、“百团大战”、“反扫荡”等各种艰苦斗争。“358旅又称新八旅,是120师的主力部队,战斗力较强。贺龙交给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扩大晋西北革命根据地。它是保卫大西北和陕甘宁的东侧屏障,是威胁敌占区的同蒲铁路等交通干线和太原等大城市的前哨阵地和交通枢纽,是延安的门户。贺龙同志要我们守好这个门户,保卫陕甘宁,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1942年8月,刘惠农任中央晋绥分局秘书长,1944参加了党的七大。
抗日战争胜利后,刘惠农被派往东北,任辽宁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参加了辽沈等战役。“当军队来到长白山时,敌军所谓‘先南后北’、‘南攻北守’的战略方针,在我军的沉重打击下,以损失39000余人的代价而告失败。‘三下江南’和‘四保临江’使东北的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此,东北解放军开始了战略反攻。”解放战争三大战役后,全国解放已成定局。
建国伊始,刘惠农出任中南区交通部长,他主动提出要修建上庐山、井冈山和韶山的公路。时任江西省省长的邵式平对他说:“你这位江西老表当交通部长,能给我们江西办好这件好事,我代表江西人民感谢你。”刘惠农主持、组织了对民生轮船公司的公私合营,规划、清理了长江航运,解决了中南区的交通问题,为年轻的共和国的交通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1954年春,是刘老人生旅程中的一个转折点。在调北京、回江西、留武汉的人生抉择中,刘老毅然选择了武汉,将自己的后半生,与江城几百万人民紧紧连在一起。建设万里长江第一桥,“天堑变通途”;铺通解放大道,贯穿东西汉口的“彩虹”一跃成为与北京长安街、南昌八一路并驾齐驱的“三套车”。
武汉“一五”计划完成后,随着“二五”工业建设的全面铺开,城市人口增长很快,副食品供应非常紧缺。当时市委正向省委提出围垦东西湖的建议。刘老回汉后,与宋侃夫等商量,围垦东西湖农场,建立起武汉副食品基地,得到省市领导的支持。市人民政府即刻将东西湖围垦请示报告上报国务院,周恩来总理看了报告后十分赞同,说“这是一项造福于人民的工程”。
从1957年底破土动工,到1958年4月完工,东西湖围垦工程建设结束了该地“十年九淹”的历史,并且为武汉副食品基地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开端。当时毛泽东主席驻地东湖,听到市委汇报东西湖围垦工程已经建成,微笑着说:“全国城市中有如此大的农场,武汉要算第一。” 在划地段停电年代,武汉市处于用煤库存等于零的紧要关头,刘老受命于危难,接到省里“用煤没有指标,请自筹。”的批复报告。又一次亲自赴京,向国务院有关领导汇报,经有关部门批复同意,分别由山西、河南两省各调25万吨和15万吨民用煤,保证了市民三个月内有煤烧。
刘惠农是宜春万载走出去的一位老红军,是家乡人民的骄傲,其家乡情结也十分浓厚,曾多次回到故乡。1995年10月23日,他回家乡万载参观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并赋诗一首相赠,以表达对老苏区人民的思念之情和革命情怀。诗曰:
重访边区湘鄂赣,往事如潮涌心田。
洞庭湖畔燃烽火,幕阜山乡起苍烟。
铁斧砸开枷锁链,钢镰斩断霸王鞭。
共同致富脱贫困,继续长征永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