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路上的粮草官——谢胜坤

2022-06-22 16:35:08      点击:

谢胜坤,江西省万载县人,1911年出生。1928年参加万载县区赤卫队,1930年加入红军,先后任红3军团5师14团供给处主任、红1军团4师供给部科长。长征路上,他负责筹粮筹款,管理钱粮。

抗战时期,任新四军4师供给部部长。抗战胜利后,任华中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1947年3月,调到6纵担任政治部副主任。1949年后,历任南京军区后勤部部长、浙江省军区政委、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武汉军区副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年轻的红军班长谢胜坤在第二次打长沙战斗中表现英勇,一个班11个人,打得只剩下2个人,但是他们把全班的枪都背回来了。战后入了党,并被提升为红三军团6师8团1连的排长。

谢胜坤说,那时候士兵委员会权力很大,连长如果犯了错误,也有可能被大会决定撤职甚至是判刑。谢胜坤在一次会上以全票当选司务长,他不想做后勤工作,请求彭雪枫让他继续冲锋陷阵。彭雪枫劝他,什么工作都是革命工作,不一定扛枪才算,再说这个职务是群众给的,无上光荣。从此,谢胜坤当上了红军的“粮草官”。别人休息的时候,他就去筹粮筹款,安排伙食。
    19岁的谢胜坤在瑞金红军大学学习军事、政治、文化和业务,读了5个半月。出校后不久先后担任团供给处主任、红一军团4师供给科长。

长征开始时,他掌管三万银元。银元都用木箱装着,运输班有8匹马,还有很多挑夫;一个警卫排专门负责保卫他们。过乌江的时候,运输队走在最后,特务躲在暗处打冷枪,谢胜坤的右肩负了伤。进了遵义城后,他带伤搞调查研究,摸清哪家是地主富农,哪家有粮,然后找上门去动员他出钱出粮。红军在云、贵两省缴获很多银元,谢胜坤的木箱里得到了有效的补充。

运输队的牲口有的掉进了夹金山的悬崖,有的在草地上被宰杀,到达陕北时所剩无几。搞后勤的虽然管着粮草,但是草地中他们却牺牲得最多。供给科107个人过草地,最后就剩十几个;警卫排到达陕北时只剩5人,挑夫逃的逃、死的死只剩11人。唯一没有减少的,是谢胜坤木箱里的银元,与出发时一样,还是三万块。谢胜坤屡出奇招,解决了八路军的吃盐问题,还用硝盐换粮食、药品、布品.

长征路上的后勤保障是独一无二的,有了这样的经历,谢胜坤搞起后勤工作来得心应手。红一军团4师打到了甘肃天水,当地人受了国民党的欺骗宣传,在红军到来之前纷纷外逃。师首长见当地河水浑浊,无水无粮准备转移。谢胜坤带人跑了30多个村子,找到一些穷苦人调查,征粮5000多担,发现水井上千口,全师官兵吃饭喝水问题迎刃而解。

谢胜坤回忆说,八路军供给由国民党第二战区负责。平型关战役后,谢胜坤通过新中国成立后出任过总后勤部部长的杨立三从林彪那里要来十支日军步枪,把枪送给了国民党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于是八路军得到了增拨的150箱弹药,300万发子弹。

当时到了陕北缺粮,谢胜坤问:“老乡,我看你们没多少粮食,怎么就饿不死呢?”老乡说,地主老财把粮食都埋在了地下。八路军没有盐吃,他们都是外来人,对陕北不了解。谢胜坤问老乡,你们吃的盐是怎么解决的?老乡开始不说,后来慢慢宣传红军性质,跟老乡搞好关系,老乡才告诉他:土里白花花的地方,说明有硝,挖下来煮就能煮出盐来……硝盐是当地的特产,谢胜坤不仅解决了八路军的吃盐问题,还用硝盐跟国民党的白区换粮食、药品、布品。后来跟国民党签订合约,允许每年用盐换取一定的物资。

谢胜坤不仅后勤工作有办法,还从不贪财。时任八路军兵部部二科科长的谢胜坤,是专门和钱打交道的。那个时候,八路军从国民党那里定期领军费,曾经有个人领了五万块钱就开小差了。毛主席最信任谢胜坤,毛主席有4000块银元的稿费,一直放在谢胜坤那里保管。

1940年2月,谢胜坤受命率领150多名干部,前往徐向前领导的山东抗日根据地,路过淮北,新四军第4师师长彭雪枫见到他之后不让他走了,向中央要求将他留下,担任师供给部部长。当时全师经费只有四元五角六分钱,部队都在老乡家里吃派饭,师长彭雪枫甚至把自己的马卖了,可还是无法解决全师的困潦。谢胜坤想出一个高招———征税。这对当时的共产党部队中的很多人来说,打破脑袋也想不到。当时淮北有很多盐商,他组织部队设税务所,向运盐的商人收取适当税费,一天就收两三万元,使部队能够按照八路军规定的标准解决供给问题,彭雪枫非常高兴。

谢胜坤的爱人路慧明,当时就在4师,她回忆说,“刚到4师时,我把自己的衣服送给抗大的同学穿,学会征税以后,我们就可以发衣服了,有时还能发零花钱。后来我们成立了被服厂,通过进步商人到上海去进货……”。路慧明当时在司令部当文化教员、宣传干事,经常到供给部唱歌。她发现老有一个人在旁边看着自己,离得远远地坐在那里。这个人就是谢胜坤。路慧明开始不太愿意,彭雪枫不断撮合他们,对路慧明说了谢胜坤的很多好话,说谢胜坤老实、忠于党、品性好等等。终于在组织的安排下结婚,两人把各自的铺盖搬到一起,组织上负责请了一桌客。

谢胜坤回忆说,淮海战役快结束时,毛泽东曾经有个讲话里提到:我们要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前进。谢胜坤从自己的角度理解了毛主席的话,组织力量到烟台、黄河、涡河、运河、微山湖以及淮河等地,收集渡船1800多条。

解放军百万雄师准备渡过长江之时,发现国民党已经把长江两岸的大小船只都收走了。陈毅开会时宣布,毛主席已经批准我们过江,怎么过?一只船没有。谢胜坤这时要求发言,他站起来汇报,他提前搜集的船只可以给每个兵团分400多艘。大家听了之后热烈鼓掌。陈毅对谢胜坤跷着大拇指说:“你们早有预见!”陈毅说,我还没有部署,你就组织船只,你很有先见之明啊!你怎么知道的?谢胜坤答,主席说还要前进嘛,再前进不就是过江了吗?三天以后部队出发,又三天后全部过江,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又一个奇迹。

对于谢小泉来说,父亲对革命的忠诚和对理想的追求,既让人尊敬又让他难以理解。

售前QQ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手机网站二维码